腰椎间盘突出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专治腰
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几十年来传统的术式椎板部分切除和全椎板切除,它不仅破坏了腰椎后部结构,而且严重影响了腰椎稳定和术后症状复发。 腰椎管后壁完整的重要性,随着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根据脊柱三柱学说,传统的术式椎板切除,破坏了脊柱后柱的稳固性,脊柱后部结构大面积缺损,使椎管后部失去保护,又可引发脊膜旁纤维化,形成医源性脊柱椎管狭窄,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原因。半椎板切除扩大开窗术目前在临床上已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 我院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术,取得了转好疗效。 适应症: 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者,如腰痛和一侧或两侧肢体麻木伴下肢疼痛,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困难,并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患者。 2、放射学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者。 3、椎体骨质增生导致的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方法: 俯卧位,以病变间隙作后正中切口,暴露需成形的椎板和上下各一椎板的半侧,充分显示好须成形椎板下关节突外缘。 (1)开窗显露;以L4,5为例,将L3—L5侧半椎板显示,看清L4关节突外缘,对侧显示到棘突基底部即可。放好脊柱自动牵开器。用32mm骨刀从L4棘突中心纵行切开至硬膜外,再用10mm骨刀于L4关节突下内1/2作成向中线斜45°截骨面,切断峡部内侧面,保留峡部外侧半和下关节突的外侧半的完整连结性。同时将切开的半椎板翻开一边,显露了椎管,此时要特别掌握截骨的深度,以防损伤硬膜。 (2)掀开半椎板后L4间隙突出的髓核暴露清楚,由于L4下关节突也取下一半,神经根显示也清楚。摘除突出的髓核,松解神经根压迫。伴有根管狭窄时,再行扩大,清除椎管内病灶。 (3)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在硬脊膜表面放一软橡皮条,恰好将硬脊膜复盖,引流渗血,防止血肿形成粘连压迫,术后72小时拔出引流,将掀开的半椎板放回原切开部位,用巾钳对好棘突,在棘突两面间隔约0.5cm上下打两道孔,用骨圆针穿7号丝线各孔分别打结在棘突上固定,并在下关节突处作关节囊缝合一针加强,这样切开的半椎板就不会下沉。术后病人卧床休息4~6周,6周后下床活动需戴钢板腰围。 疗效观察: 术后一天全部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10周后患者腿痛症状消失,一位术前卧床不起病人两下肢活动自如,生活自理,术后3个月CT复查16例病人,椎管成形部位骨性椎管完整,已骨性愈合15例,无硬膜疤痕压迫,无术后遗症。 腰椎间盘突出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术的相关知识: 1、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是脊椎的稳定基础,由于腰椎的下关节突被下一节椎骨的上关节突环抱,下关节突在上关节突内侧,向上和峡部相连,且再组成上方一个上下关节突的环抱,这种结构的完整使其不会产生脊柱滑脱,手术保留了下关节突外侧1/2和峡部外侧半的连续性,下关节突保留的外侧半还和上关节突在环抱,这是它不引起慢性脊柱滑脱的稳定基础,加之成形术后,应能达到后部结构基本完整。 2、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是防止源性椎管疤痕粘边压迫的较好方法。传统的术式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的实验研究发现,术后3天椎板切除部位由血肿所充填并与骶棘肌粘连,一周后骶棘肌深层表面可见成纤维沿血肿扩散,疤痕形成,硬膜及神经周围的纤维层主要来自复盖在硬膜上未经处理的骶棘肌粗糙面向椎管内。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术较大限度恢复了椎管解剖形态,防止血肿骶棘肌疤痕形成粘连压迫,减轻手术损伤程度,使脊柱稳定性脊膜囊和神经根得到保护,提高了手术效果,防止术后综合症发生。 3、半椎板切开椎管成形术主要在于弥补传统椎板切除废弃椎板的弊端,并在重新利用椎板的基础上对不同病例进行椎板融合,腰椎管扩大成形,棘突间融合,达到多治疗的目的,但术式操作难度大,尚需研制新的手术器械,便于手术普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