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功能锻炼的意义
1. 缓解症状,使症状减轻: 术后卧床可使腰骶肌放松,减轻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并可改善神经根血运,有利于神经消肿,从而减轻神经根刺激症状。
2. 增加腰椎稳定性:术后的腰背肌锻炼可使其肌力增强,起到内支具的作用,承担部分体重,减轻对腰椎的负荷。
3. 防止神经根粘连:神经根可随下肢的直腿抬高而有一定程度的滑动,防止与周围组织的粘连,避免术后残留腰腿痛。
4. 减轻椎间压力:腰骶肌的放松、腰骶肌对腰椎的支持稳定作用均可减轻椎间压力。
5. 促进植骨或周围组织修复:术后的卧床、围腰的使用均可使植骨区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愈合环境,且有利于剥离的骶棘肌重新粘连于椎板。
6. 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活动可加速下肢血液循环。
7. 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皮肤受损:充足的血运可促进皮肤愈合,防止皮肤坏死,褥疮形成。
8. 提高手术疗效,恢复潜在功能,体现骨科三分手术,七分练,术后的肌肉协调需重新适应,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促进其适应,发挥其较大功效。
二、功能锻炼的适应证
1. 非手术情况下:在疾病早期,初次发病,症状较轻,没有椎管狭窄,不伴有大小便失禁或障碍无神经受损,CT、MRI示腰椎间盘膨出。在此种情况下,神经损害较轻,经过短时间功能锻炼,一般可缓解症状,取得满意的疗效。而在伴有椎管狭窄、大小便障碍等情况时,单纯行功能锻炼,效果往往欠佳,且有可能延误疾病治疗。
2. 手术后:无严重心肺疾患,无失血过多,不伴腰椎结核,均可行功能锻炼。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加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早日实现生活自理,恢复正常工作能力。有腰椎体破坏性病变,过多腰部活动可加重椎体破坏。心脏等器官功能不良时,功能活动可加重心肺负担。
三、 功能锻炼的方法
1. 卧床休息(硬板床)及限制体力活动,使腰肌放松,起到减轻椎间压力的作用有利于消炎、消肿及损伤的修复,因而可促进症状的消除。但卧床不宜超过一周。术前卧床可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术后卧床有利于切口愈合,减轻术中牵拉引起的腰骶肌水肿,并可促进剥离的骶棘肌重新附着于椎板等处。但卧床时间过长,会增加褥疮、静脉炎等并发症。
2. 戴围腰:可增加腰椎稳定性,减轻椎间隙的压力,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术前保守治疗及术后3个月内使用。
3. 物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使用考茨仪、肌肉电刺激仪、中频电治疗、短波透热、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可提高组织温度,改善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加速,损伤修复,直接或间接地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一般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于疼痛明显处使用。术前主要用于腰腿痛症状的缓解,术后促进肌肉消肿、切口愈合、消除残留症状。
上一篇:中学生为何得腰椎间盘突出
下一篇:易患腰间盘突出有哪些原因